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传奇sf>>公司新闻
  作为一个新型付费模式,“谁污染、谁付费”也打开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市场:。
 
  自《土十条》拉开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序幕以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政策亦频频发力。继《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以后,广东、广西、山东、山西等地陆续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路线图,提出具体治理目标及实施方案。而《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指南》等技术指导性文件也已纷至沓来。
 
  相对水体和大气污染而言,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根据此前印发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数据,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全国土壤超标率超过16%,土壤修复迫在眉睫。更重要的是,土壤污染的治理成本很高,见效的过程也较为缓慢。如何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将成为污染场地修复及再开发利用和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国家资金主要是用于启动历史遗留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工作,预期的资金投入将远大于国家的启动资金。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数为65亿元,与2017年执行数基本持平。由于PPP模式受限于修复后土地再利用开发模式不清晰,相较于环保行业该模式在土壤修复市场难以展开。但即便在资本寒冬、环保产业企业压力陡增的大背景下,土壤修复市场仍旧保持稳步释放和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100多亿,其中工业类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仍占主要部分,合同额超过63.57亿。作为场地修复成功的关键,前期场地调查仍然不够准确是当前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短板之一。结合相关政策来看,“土十条”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将几万亿的资金全部投入土壤污染彻底修复,而在“防”和“控”。当前,两类土壤修复极为迫切,一类是工矿企业搬迁后的土壤,另一类是农田土壤。
 
  随着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上升,将促使污染场地修复项目、地下水修复项目持续增长。其中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全国详查、污染场地修复方案与风险管控方案设计等咨询类项目将有所增长。包括场地修复、耕地修复、矿山修复等在内,土壤修复潜在总市场空间合计将超过5.2万亿。
 
  根据中国环联土壤修复行业2017年发展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以后,保守估计2019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在1571.5亿元左右。从发展模式来看,土壤修复行业从以传统的污染治理工程承包为主,向环境管家、棕地开发和PPP等多元模式发力,环境大建设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土壤污染与治理市场呈现出由重污染区域和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中部、西部乃至全国发展的趋势。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性,现有技术的通用性有待完善,土壤修复项目的参与者倾向于本地企业。预计未来企业数量增速将放缓,先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一些在细分领域专业性强的技术企业也将脱颖而出。修复项目也将由单纯的技术和设备主导,向方案设计和工程设计主导转变,逐步摆脱“土方”工程的形象。